统计工作就是整天与数据打交道,没有绚丽的舞台,没有簇拥的鲜花,枯燥乏味、平凡清苦。可西林县统计局农业股股长左娇阳却十七年如一日,执著地热恋着这项工作。她用青春、智慧和汗水,真实记录和反映了西林社会发展的脚步、经济腾飞的轨迹。
勤学苦练 终成能手
“1997年,能从乡下调进县统计局工作我非常高兴,但我接手的是别人最不愿做、业务量很大、指标体系很复杂的农业统计工作。当面对着农业、林业、牧业、渔业40多页纸的10多个报表需要及时填报时,我懵了……”采访中,左娇阳说,1984年走出校门后,她做过供销社售货员,当过乡政府会计,任过乡妇联主席,但就是没有接触过统计工作,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之前由于条件所限,左娇阳在乡下工作时,从来没有碰过电脑,对电脑操作一窍不通,而庞大的农业数据不用电脑统计是很难做得好的。她虚心地向同事、领导请教,钻研教材、参加培训,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打字、一次次地学做表格。由于电脑操作不熟练,她就将收集回来的一个个数据,一份份报表,一遍一遍地用算盘进行核对,再把数据录入电脑。为了不出错,有时一组数据她要用算盘核对好几遍。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经过不断地勤学苦练,左娇阳迅速成长为业务能手,对电脑统计系统操作自如。近年来,虽然农业统计业务系统不断更新,但是左娇阳随时都能自觉更新自己的知识,并培训好8个镇的统计员,每年的月报、季度报、年报都能运用程序操作,做到及时、完整、准确地实现网上直报。
潜心统计 乐于奉献
做统计,就意味着整天和数据打交道。没有深厚的数学功底,要从成千上万个数据中,修正错误,几乎是不可能的。“统计不能假,数据不能错。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左娇阳常常说。
每年年终报表、临时紧急调查或大型普查开展时,是统计工作量最大、最苦、最累的时期。左娇阳常常连续加班,不管工作有多难,任务有多大,担子有多重,她从无怨言,也从来不向领导和同事诉苦。她说:“这没什么,现在局里人手少,一个萝卜一个坑,我是共产党员,拿了国家的工资,只要我还能做一天,就要好好工作一天。”
“多年以来,左娇阳一直把单位当成了自己的家,她基本上是局里上班最早,下班最晚的人,她办公室里的灯经常亮到半夜。”10多年的同事岑琴说。
为了统计事业,左娇阳似乎总有一股使不完的劲,正因为如此,面对困难,她总是沉着应对;面对成绩,她总是坦然处之;面对工作,她总是尽心尽责;面对未来,她总是信心满满。她就像一头老黄牛,默默地耕耘在平凡的岗位上,一笔一划地描绘着西林统计工作的绚丽篇章。
“统计工作很忙,常常加班,丈夫是理解的,多年来,一个大男人把家务活都尽可能地包了,可儿子廖思屹却是很可怜了,3岁时就被送去跟外公外婆住,接回来后,我抱他,他不让,给他水也不喝……”谈话中,左娇阳流露出对家人的愧疚。
深入基层 收集数据
“一个县没有规模产业作为支撑,在上级统计产值核算中是得不到认可的。”左娇阳说,当年她刚到县统计局做统计工作时,西林全县农业总产值才8000多万元,总量在全地区排名倒数第一,增幅也是全地区倒数第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她冥思苦想。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她终于发现做农业统计工作,数据采集仅仅依靠部门的业务交流直接获得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完善的。为此,她深入各部门,走进田间地头,积极收集农业发展和农业亮点相关信息,掌握了从气候到土壤适宜情况、从传统产业发展到现代市场需求等一整套全县农业发展情况和规划的完整资料,为全县农业统计的预产、测产、报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和理论基础。她积极组织编写了《西林县农业生产概况》、《西林县沙糖桔水果发展情况简介》和《西林县茶叶种植情况》三册农业产业统计书籍,上报自治区和市统计部门及调查队。2013年,西林县农业总产值已实现11.9亿元,是1993年的13.9倍,同比增长7.5%,增幅排全市第一。
天道酬勤 屡获殊荣
“干上这一行,就要忍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苦。”左娇阳时常说,她出生在乡下,成长在农村,工作在基层,她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感情很深,农业农村的发展需要数据反映,党委、政府的决策需要数据参考,她将一如既往地做好农业统计工作,回报组织和人民的培育之恩。她就是这样一个人,吃苦耐劳,勤奋学习,潜心统计,成绩突出。2000年被评为人口普查市级先进个人,2002年被评为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自治区先进个人,2005年获得全市专业评比二等奖,2008年被评为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广西先进个人,2010年被评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自治区先进个人,2011年被评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市级先进个人。同时,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和2013年获得全市专业评比三等奖。